龍泉寶劍自古美譽不斷,從帝王將相到文人墨客,無不為擁有一把真正的龍泉寶劍而自豪,諸多歷史典故及詩詞歌賦更是贊美龍泉寶劍。在今時今日,作為龍泉寶劍制作技藝傳承人的我們,更有責任把龍泉寶劍繼續發揚傳承下去,使我們及后人同樣為擁有一把真正的龍泉寶劍而倍感自豪,我們陸續講解正武堂龍泉寶劍制作技藝概況,使廣大愛好者對龍泉寶劍有更深入的了解。前傳之龍泉寶劍的“天時、地利、人和”。

天時--春秋晚期的中原大地,青銅兵器的普及使各諸侯國之間在軍隊裝備上難分伯仲,五位霸主之間也是有和平有戰爭,關系就時好時壞。霸主們都希望擁有新型兵器或是新材質的兵器,由此來在戰場上主導一切,至少從此不再受欺壓迫害。此時的楚王很有想法,他通過與其交好的第三方吳國搭線,重金邀請鑄劍大師越國人歐冶子為其鑄劍,龍泉寶劍誕生的機會來了。歐冶子大師不負眾望,在今天的浙江龍泉制作出了三把絕世好劍---太阿、工布、龍淵。

地利--歐冶子接到任務后很頭疼,這劍要是做不好可是有性命危險的。大家知道想要制作刀劍,一些基礎的東西是必不可少的:原材料、加熱工具、熱處理方法,“修容”工具等等,歐冶子更是知道這些的重要性。沒有金屬探測儀器找礦石,沒有煤炭燃油加熱原材料,沒有精準穩定的熱處理方法,沒有砂輪機打磨、酸洗等修容手段,這寶劍從何而來呢?在性命和難題的面前,歐冶子大師的選擇和一般大眾相同--解決難題!他遍訪名川大山,尋找山明水秀,遠離塵世,環境幽雅的鑄劍凈土。在走訪了今福建、江西等地后,發現春秋時期越國古甌地,甌江上游,今浙江西南部的龍泉,這里有不用開山取礦的鐵英砂,此地溪流縱橫,溪水中蘊藏著含鐵量極高的鐵砂,是鑄鐵劍的上好原料;茂盛的森林資源,使鑄劍所需的優質燃料---松炭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,這種炭火力軟硬相濟,利于鑄劍師控制爐溫;泉水甘寒清冽、水質特異,水中所含微量元素與其他地方不同,用來進行熱處理淬火可使寶劍特別堅利;寶劍鋒從磨礪出,龍泉山石坑特產一種名為“亮石”的上好磨石,用來砥礪刀劍,鋒刃銳利,寒光逼人。這樣優質的環境,加上歐冶子這樣的能工巧匠,所鑄寶劍自是無以媲美,難怪當時楚王得三寶劍后,晉鄭王不顧左右群臣勸阻,興師圍楚求劍,卻落得“三軍破敗,血流千里。

人和---歐冶子這樣的大師在龍泉制作出名劍后,這項鍛造技藝就成了當地的支柱產業,吸引了很多人制作刀劍來維持生活,在此繁衍生息,這樣代代相傳。人們知道龍泉此地因寶劍而知,寶劍因龍泉所出而成為中國刀劍的代名詞!
 |